(资料图片)
4月21日-24日,河南多地遭遇“换季式”降温,此次天气变化伴随着大风、降水、强降温过程,局部地区出现强降水、冰雹等强对流天气。目前河南省南部冬小麦已进入扬花期,北部进入抽穗扬花期,该时期是小麦开花和授粉受精的重要阶段。连续的降温及阴雨天气为冬小麦赤霉病爆发埋下隐患。
小麦赤霉病是由禾谷镰孢菌属真菌引起的世界范围内流行性病害,有着强烈的气候性特征,小麦抽穗-扬花期是最易感病期,如遇3天以上连阴雨天气,极易造成小麦赤霉病大面积流行。近年来,随着全球气候变暖,长江中下游和黄淮麦区小麦抽穗扬花期遇到连阴雨天气的概率明显增加,赤霉病已成为我国小麦的主要病害。秸秆还田导致菌源大量积累,此外,高产密植栽培导致田间密闭、寡照,雾霾和结露也增加了湿度,为病害流行成灾创造了有利小气候条件。
国源科技利用实时气象数据及10日内气象预报数据结合遥感、土壤等多维数据构建模型,对河南省冬小麦赤霉病进行灾害风险评估,为农业防灾提供参考。
监测结果显示,信阳市北部、驻马店南部、南阳南部和东部以及周口市东部、安阳南部的赤霉病发病几率较大。其中信阳、南阳为黄棕壤主要分布地区,且未来10日天气预报数据显示该地降雨、空气相对湿度较大,是诱发小麦赤霉病的主要因素。浚县、滑县等地未来可能存在局部降雨量较大情况,导致赤霉病发病几率上升。驻马店、信阳交界地带赤霉病发病风险最高,该地区需加强小麦赤霉病的防控工作。
根据天气预报情况,5月3-5日河南省将迎来局部阴雨天气,该天气过程极有可能加重河南省冬小麦赤霉病爆发的几率。
对于小麦赤霉病防治应坚持预防为主、分类指导、分区施策、科学用药、节本增效的原则。河南南部及东部作为小麦赤霉病常年重发区,应坚持“主动出击、见花打药”不动摇,抓住小麦抽穗扬花这一关键时期,全面喷施对路药剂预防,减轻病害发生程度。小麦抽穗扬花期一旦遇连阴雨或较长时间结露等适宜病害流行的天气,应组织药剂防治,降低病害流行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