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转载自上海人民出版社1975年 仅供学习参考】
7、柏拉图(约公元前427—347年)
古希腊唯心主义的先验论哲学家,雅典人。出身于奴隶主贵族,苏格拉底的门徒和主要继承者。政治上是反动的奴隶主贵族的代表。列宁把他和唯物主义者德谟克利特看成是古希腊哲学两条基本路线的主要代表。
【资料图】
柏拉图的哲学是一个庞大的客观唯心主义体系,称为理念论。他认为只有理念才是真正的实在;一切都是由所谓永久不变的理念产生的。在他看来,每种事物都有它的理念,如美有美的理念,丑有丑的理念,山有山的理念,水有水的理念,具体事物和观念只不过是理念的反映而已。理念是看不见的,只能是思想的对象。
他认为灵魂是不si的,并先于肉体而存在。知识是灵魂固有的,人的知识只是通过回忆把它体现出来,这就是他的所谓回忆说。他说:“人的理性,决不引用任何感性事物,而只引用理念,从一个理念到另一个理念,并且归结到理念。”[1]这种神秘的先验论,把理性和感性完全对立和割裂开来。
他在方法论上总的说来是一个形而上学者,但他的求知方法和诡辩术,也反映出一些矛盾,如在他的著作中曾提到:物极必反、有始必有终、轻重大小是相对的、苦乐是相比较而言的,等等。他的《巴门尼德篇》被黑格尔吹捧为表现出惊人的辩证法的杰作,实际上它的论证方法却是形而上学的。
他的反动政治观点,集中表现在他的《理想国》中。他主张国家由三个等级[2]组成,至于奴隶根本不被当人看待,因而不属于任何等级。这三个等级各有各的道德,智慧是哲学家的道德,勇敢是武士的道德,节制是农夫和手艺人的道德,这样的国家也就是具有正义的国家。他所谓理想,就是没落反动的奴隶主贵族的复辟倒退幻想;他所谓正义,就是让奴隶主贵族永远统治下去。他曾先后三次到西西里岛的叙拉古,向那里的统治者宣传他的反动政治主张,企图在那里建立他设计的“理想国”,但不仅未能得逞,而且几乎丧命。这也说明他的复古倒退路线完全是违背历史潮流的。
柏拉图的唯心主义哲学和反动政治观点,在哲学史上的流毒较深,古今中外的许多反动统治者,都以不同的形式加以利用和宣扬。[-]也搬出柏拉图的反动政治著作 《理想国》,把它吹捧成二千多年以来国家学说的基础,妄图愚弄和毒害广大干部和群众,这只能暴露他的极端无知和极端反动,必须加以彻底批判。
主要著作有:《斐多篇》、《会饮篇》、《巴门尼德篇》、《泰阿泰德篇》、《理想国》等。
注:
[1] 《古希腊罗马哲学》201页。
[2] 执政的哲学家、作战的武士、从事生产的农夫和手艺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