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我们讲述的第2069位真人故事
推开门,走进一个20平米的房间。你会看见简单的白色墙壁,东西两边各有一个架子,一边放着客户的物品,一边放修复用的材料。北边靠墙有个书架,上面都是我看过的书。南边靠窗的位置,摆着一张2米长的桌子,就是我工作的地方。
检测,打磨,修补,配色……这就是我的工作内容。有时候,我手里拿的是价值百万的古董,也有时候,是一些普通却意义非凡的旧物。
【资料图】
(大家好,我是文物修复师管管)
我叫管管,1993年出生于山东青岛,是家里的独生女。 现在也是一位主打景泰蓝的文物修复师,从业两年多了。
我们这一行,从业人员越来越多,竞争也越来越大。在这种环境下,我不求量多,但求做精。因为我知道,要想长久走下去,口碑很重要。
三月份,一位顾客通过网络联系上我,并把他手里的古董给我做了局部展示。我答应为他修复后,他竟然亲自从北京开车来找我,就为了能完好无损地把古董交到我手里。
我小心翼翼地打开外包装,仔细查看着。它是一个立件,高度大约九十公分,破损面积约五分之一。当时对方并没有告诉我这个东西值多少钱。
(打开一扇门,进入另一个世界)
通过认真观察,我发现它至少价值百万,是我经手过的最贵的物品。 但我目前没有时间修复它,因为前面还有很多人在排队,这个百万古董至少要排到8月份以后了。
顾客走的时候专门交待过,如果修复好了,他会派人来取,也可能他再次亲自来一趟,或者让我送去北京,当然,费用他承担。他坚决反对使用快递。
快递并不是百分百安全,有时候也会运损。即便保价,赔付起来也差强人意。所以,我很理解他的心情。
我最早接触到景泰蓝的修复,是在两年前。有一天,我去朋友的古玩店闲逛,看见一个漂亮的景泰蓝花瓶,瞬间被它吸引。只可惜花瓶有点破损,如果能修复完整,那就更好了。
(旅游时的纪念)
朋友见我感兴趣,便给了我一本关于景泰蓝修复的书籍。这本书籍对其修复过程和修复材料都进行了详细的介绍。
我根据书中的介绍,从网上买来了修复材料。然后开始摸索着修复第一件东西。因为没有任何相关经验,我只能从破损很小的简单物品入手。
后来我陆续修复了第二件、第三件。这几件供我练手的东西,大多数都是来自于我朋友的古董店。但凡他们开店的,手里就会有很多“破烂儿”,属于那种,即使修坏了也无所谓,不必有心理负担。
随着修复件数越来越多,我碰到的问题也接踵而来。如何提升技术水平,变成了当下最重要的事。
为此,我要去修更多,更难的东西。只有这样才能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进而提升水准。除了朋友为我提供了一些,剩下的,都是我自己花钱买的。
(看书是生活的一部分)
刚开始当然要买一些便宜的,大约几千块钱。
随着修复技术的提高,我也想挑战一下更好的东西。毕竟客户给的东西价值也是比较高的,比如七八十万甚至上百万的。他们不可能平白无故的给到我,他们要知道我之前有没有修过类似的东西,好让他们心里有个底。
所以到了后期,我也曾花钱去买那些几万甚至十几万的东西来修。
我发现,这个行业越到后面越难,光靠我自学和几本书里的内容,是无法突破技术瓶颈的。 古人云:术业有专攻。于是,我开始拜师学艺。
因为我想主修景泰蓝,但是又没有找到专门修复景泰蓝的老师。所以,我分别拜了古陶瓷修复和青铜器修复的两位老师。景泰蓝全名叫做铜胎掐丝珐琅,它的胎体是铜的,外面是珐琅的,属于瓷器方面的延续。
(学会欣赏也是一种生活态度)
我把这两项技术融会贯通,其实就是景泰蓝的修复。我不仅拜了师傅,还专门考了修复的职业技能证书。
现在,我修复物品的报价是8000元起步,有的收费甚至会到两三万。 听着很高,好像赚钱很容易。可是,大家有所不知,一件物品,简单的话大概十几天,更多的情况是,我可能要修三四个月。
刚开始做的时候,我在古玩城有一个修复工作室。但是,为了保护顾客的隐私,我搬到了公寓,相当于居家办公。
在我们古玩这一行,每个老板手里都有一些牛逼的东西,但这些东西是不会轻易对外展示的。随着一些修复品的价值越来越高,客户是不希望别人看到他的私有物品的,除非是几个知心好友。
之前我在古玩城的工作室属于开放式的空间,那里人来人往,隐秘性不强。顾客会要求我把东西拿到另外一个地方去修复。所以我就直接搬到了公寓。
(工作起来很认真)
远离了古玩城的人声鼎沸,热闹嘈杂,我更能安下心来好好工作。每次修复的时候,我都会在心里给自己加油打气。
因为每一件物品,它呈现出的问题都不一样。 其中最重要的就是对色,也就是说我后期做上去的颜色要和它原本的颜色一致,并且能非常好的衔接在一起。
可是,调色这个东西,它没有固定的万能公式,只能靠我的眼睛去调。所以,每一次做的时候,我都会在心里默默地自己夸自己,目的就是给自己信心。
“我很厉害,我很好,我这次颜色调的非常棒!”这种积极的心理暗示是管用的,基本上最后我调色调的都很好。不仅如此,修完之后我也会对自己说,我可真厉害,我怎么能修的这么好!
这一切主要是想给自己打气,建立充分的信心。
(美术是修复师的加分项)
因为之前颜色经常对不上,做的也不好。当时自己的知识仅仅是源自于书本,所以知识面很薄。这就导致我经常做了拆掉,拆掉重做,陷入了一种恶性循环。
这个过程其实非常磨练心性和耐性,它把我最开始那种昂扬的斗志一点点磨没了。因而我养成了自己夸自己的习惯,在做之前我都会夸自己。
有句歌词说:不经历风雨,怎能见彩虹?没有人能随随便便成功。 我也经常对自己说:不要因为遇到这么一点挫折,就要放弃。我们只有在不断的尝试中,才会找到解决问题的方式方法,才能把这个东西给做好。
放弃很容易,但坚持一定很酷。就像我们这个行业,做的人很多,但能坚持下来的寥寥无几。
(工作室的一角)
如果有美术功底,在这个行业当然是加分项。没有也没关系,有一些品类不需要太多的美术基础。只要有绝对色感也会做得很好。另外就是,要有比较强的动手能力。
我算是比较幸运的,11岁开始学画画,本来对色彩感知就比较敏感。当初进入这个行业纯属偶然,如今看来,好像有点冥冥之中自有安排呢。
我们这份工作对性格也有一定的要求。如果你是一个急性子,肯定做不了这个活儿。它不仅要求细心,更要求耐心。
我可能一天要坐五六个小时,甚至七八个小时,每次只能做一点点工作。因为它重复性的动作非常多,比如说打磨,光这一步有时候就要打磨两三天。
(古风装扮我也喜欢)
我也曾经“修坏”过一些东西。但是这种意义上的修坏,它是可修复的。 并不是说我对这个东西造成了破坏。或者我修好了之后,放了一段时间,由于材料当时没有处理好,发生了鼓包和变色。
其实,修复的定义是什么?它是要最小面积的修复,最大面积的还原,而且是要用可拆解材料去修复的。因为我的东西是可拆解的,它发生了这种变化,可能是我的操作问题,还有一些是存放环境上的问题。发生变化之后,我可以把它解开,再重新去修一遍的。
目前为止,不管大小,我修复过的物品,至少超过一百件了。 其中,最长的一件修了一年多。这一年多,我不是不断地在修。有时候,修着修着,可能对不上色,我就把它放一放,先去修别的东西。
我在修别的东西之后,也会积攒一些经验,之后我再回去修它。就这样反反复复修了一年多。
(认真对待每一次修复)
修复师也算是最近几年才被大家看到。 当初的纪录片《我在故宫修文物》,曾掀起了一波修复热潮。我很佩服里面修复的那些老师们,他们也是我的偶像。
他们身上那种择一事,忠一生的执着与坚持,也是我的追求。这份事业让我变得平静,并且很有成就感。
这种成就感,不仅仅来自于金钱,更多的是,通过我的双手,让物品还原后,心底油然而生的一份自豪。因为我知道,每一件物品,都承载着一份历史,或一份特殊的意义。
(欢迎大家关注我)
【口述: 管管 】
【编辑: 小骨头 】
我们不能走过不同的人生,却能在这里感受别人真实的故事,而且,每个故事都有真实照片噢!如果你也喜欢这样真实的故事,请关注我们吧!